
时程分析法的特点
时程分析法是一种直接动力法,它将地震记录作为地面运动输入结构的振动方程,将地震持续时间分为很多小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假定结构的刚度不变,通过对振动方程进行逐步积分,即可求出结构及构件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各个时刻变形和内力的变化情况。当采用时程分析法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时程分析法的特点)
一、选择适当的地震波
当采用时程法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根据设防烈度、震中距及场地类别选取适当的地震记录或人工模拟地震波。对于钢构高层,需要采用不少于四条能反映当地特征的地震波,其中宜包括一条本地区历史上发生地震时的实测记录波。
二、合理简化结构的力学模型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可以采用三维杆系模型。由于时程法需要逐步积分,对于大型复杂的钢构高层,计算工作量巨大,由于计算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程中还很少应用。迄今在国内采用较多的是简化的层模型。另外,由于钢构高层在罕遇地震时将出现较大的变形,所以在进行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时,还应计入P-△效应效应对侧移的影响。同时,在第二阶段设计中采用时程法验算时,不应计入风荷载,其竖向荷载宜取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正确选择构件的恢复力模型与破坏准则
当采用三维杆系模型时,梁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可以采用双折线形式;柱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可以采用三折线形式,屈服曲面需要考虑双向弯矩、轴力及扭矩的影响;支撑的恢复力特性主要应该能够反映屈曲后的性能。当结构中存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时,需要选用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构件特点的力学模型,并应考虑刚度退化的影响。
当采用层模型时,首先根据各个构件的弯曲、轴向和剪切刚度求出各层的等效剪切刚度,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计算层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并可将其简化为折线型,简化后的折线应当与计算所得的骨架线尽量吻合。
行业动态
- 钢构高层电梯间的抗震设
- 风振对钢构高层的影响
- 阐述钢构高层的设计流程
- 钢构高层位移计算的一般
- 详细介绍钢构高层的腰桁
- 钢构高层的常见失效模式
- 钢构高层施工的安全措施
- 钢构高层巨型框架体系的
- 保证钢构高层安全性的方
- 钢构高层内力计算的基本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 钢构工程梁和柱的刚接以
- 钢构工程引弧板、引出板
- 如何给钢构厂房进行采光
- 搭建钢构厂房阁楼都有哪
- 钢构厂房楼承板施工方法
- 钢构厂房的柱间垂直支撑
- 钢构厂房地基下沉的处理
- 钢构厂房的抗震缝和沉降
- 钢构工程预热和道间温度
- 钢构建筑的腐蚀损坏都有